聯系人:張經理
郵編:461000
電話:13733688876
地址:河南省魏都區許昌市天
寶路與勞動路交叉口西
100米丁莊工業園區
知道黃包車的來歷嗎?
發布時間:2018-07-26 11:24:52 瀏覽次數:3033次
最早發明黃包車的是一個英國牧師培利先生,但培利先生的“天才”發明在歐洲卻毫無用處,高傲的歐洲人自然不會樂意去做都會的人馬??墒窃谌肆Y源過剩的東方,黃包車卻是得其所哉。
1873年,黃包車從日本傳入上海,故又名東洋車。初期的黃包車兩輪高大,木制,外裹鐵皮,拉行時甚為顛簸,且易損傷路面,曾遭到工部局的干涉。后改為鋼絲橡膠輪,車行更平穩,拉起來也較省力。當時的黃包車須安裝銅喇叭、腳鈴和車燈,夏天有帆布防雨篷,冬天則掛棉暖篷,考究一點的,在車廂和車把上還鑲有細銅花活。
雖然當時的上海已有汽車、電車等較先進的交通工具,但黃包車仍然是都市交通的主要工具。這一方面是因為坐黃包車可免去擠電車的擁塞之苦,而更主要的是當時黃包車數量非常之多,隨處可見,乘坐很方便,而且價錢極其低廉,拉很長一段路,也只需20個銅子。盡管多如牛毛的黃包車給城市管理帶來了一些麻煩,但租界當局卻無意取締,那是因為黃包車的存在既可以免去城市交通上的大筆投資,又能使租界當局坐收漁利。按當時規定,每輛車都需有照會,每張照會照例得交納照會費,僅此一項,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每年就可坐收60萬兩銀子。
最苦的當然是拉黃包車的,他們都是從農村出來的窮人,每天赤著腳奔跑在馬路上,風刀霜劍,晝夜不息,異常辛苦,然而所得卻甚微。一輛黃包車每天需向車主交納0.85元租金,卻只能租用從下午3時到次日凌晨5時14個小時,從凌晨5時到下午3時的時段是租給另一個車夫的,需另外交付0.85元租金??鄢饨?,一個黃包車夫每月的平均收入大概在12元左右,這點微薄的收入卻是以健康為代價的。長期沒日沒夜地奔跑在都市中,黃包車夫的心肺都遭到了極大損害,許多車夫拉不上幾年,就勞萃而死。
抗戰勝利后,隨著三輪車的出現,黃包車漸漸退出了歷史。1945年12月,上海的美國兵發起了一次黃包車皇后競賽,每輛黃包車載一位小姐,從三馬路(今漢口路)外灘出發,自東向西,經南京路折入陜西北路,終于陜西南路。結果獲得第一名的僅以20分鐘跑完了全程,這個速度大概不輸于今天的的士了吧。這場鬧劇也許算得是黃包車70年歷史中最露臉的一刻了,然而又有幾人能體會到這驚人的成績中所飽含的黃包車夫的血淚心酸呢?